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花了好多年才真正發現原來某項能力那麼重要,以及產生 「如果我當時有學這項能力,現在我就不會……」 「如果我也會這個,我早就升上主管了……」 的想法,所以越早知道有哪些能力是必要的,越早學習、練習,以後越不會後悔這後悔那的。 #你是沒有發現 還是不想改變 ? 😱
這本書主要是針對如何提升個人能力的幾個方向去說明,也有教你如何提升,重要的是裡面有很多作者的案例去佐證內容,讓讀者可以很容易瞭解。
我挑了幾個我覺得比較重要的(我個人還沒有培養好的部分),所以還是要說明一下,我拿出來寫心得的這幾個章節,不見得剛好符合各位的胃口,因此還是建議大家可以去看看本書。
我個人的看法是,很多人進入中年後就會認為自己的缺點就是如此、不可改變
「我就是這樣的人啊 能改早就改了」
「我就這樣不然你想怎樣」
所以年紀越大 越不想改變,年紀越大,越覺得自己的缺點難以改變而拒絕改變,反倒要求別人配合他與理解他 ! ! 😡😡
內容目錄
Toggle1. 我們每個人都想要被別人理解,卻不願意先理解別人 (本句取自書中)
這句話可以應用在很多情境,第一個是與朋友聊天、溝通時,千萬不要急著把自己的心情一股腦地倒給人家(抱怨),可以先聽對方講最近過的怎麼樣,當個好的聽眾,所以很多教導如何聊天的書或專家都會說,在與人聊天時,聆聽大於說。👂👂
再來是,當你在聽別人抱怨什麼事時,不要想著馬上發表你的想法,其實很多時候你根本不需要提出建議,只要默默地認真地看著對方,讓對方感覺你很認真聽這個故事,最後再用「你的意思是…」「你說你…」等語句讓對方繼續說下去,千萬不要回「可是我覺得…」這種表達意見的語句,不打斷對方,讓對方把事情說出來就好。
所以很多愛情專家會說,當你聽到另一半抱怨什麼事情時,不要馬上就事論事,理性地把心中誰對誰錯的想法說出來,而是用同理心,跟著對方一起抱怨,「我想你的感覺是…」、「你當時應該很…吧」,很多時候另一半只是想倒苦水,只是想分享,不是要你真的去思考什麼也不需要你的任何意見。
#所謂認真你就輸了
2.養成習慣的過程很痛苦,但習慣本身不會讓人痛苦 (本句取自書中)
人一天當中有95%的行為都來自習慣,剩餘5%的行為才是非習慣性的,這意味著是習慣而非邏輯決定了我們的一生,所以我們習慣的好壞非常重要,習慣駝背? 習慣逃避?
一般我們常說21天可以養成一個習慣,而一個不好的習慣如果你不去用另一個好習慣取代,那麼這個習慣會陪你一輩子,影響你95%的人生。
史蒂芬 · 柯維說 「想法產生行動,行動養成習慣,習慣變成性格,性格決定命運」
快思慢想一書也提到,我們的大腦有分為系統一跟系統二,系統一處理習慣性的事情,系統二處理非習慣性的,所以現在的你應該是用那5%的系統二,做出一個好的行動,比方說是6點起床、下評斷前給自己10秒思考時間,看到新聞時 問自己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? 然後堅持21天都做這件行為,那麼這件好的行為就會變成好習慣,習慣後就會被歸類成系統一,那麼恭喜你,未來的95%人生中,你都會下意識的使用這個好習慣,像打遊戲一樣,把越多的好行為變成習慣,就會越來越強大。
#不改變壞習慣 它會賴你一輩子
3. 人與人的差異由第三個八小時決定 – 三八理論
一天有24小時,可以拆成三個8小時,第一個8小時我們在睡覺,第二個8小時我們在工作、上學,第三個8小時,每個人不一樣,所以這第三個8小時,就是人與人的差別所在。
一樣睡覺、上班8小時,為什麼有的人很成功,有的人很普通,差異就在這一天當中最後的8小時,你在做什麼,很多人都認為工作是指標,上班前覺得
「今天要開始了,上班要認真 !」
辛辛苦苦忙碌一整天,好不容易下班了,就會說
「今天也是一樣踏實的一天呢 !」
然後回家翹著二郎腿,以一個奇怪的姿勢癱在沙發上,下班後「今天」一整天也就算是過了呢
這個就是我們常有的想法,所以我們會說「忙碌了一整天」、下完班就說 真是充實的「一天」,明明就只是過完了一整天24小時的三分之二而已,但心理上已經覺得今天就這樣結束了,每一天都是用「下班」當一整天的收尾,好像每天都只有16小時,上班睡覺,上班睡覺這樣,這一點包括我自己實習時也是這樣,8點上班 5點下班,今天就算是過了,舒舒服服地吃個晚餐,滑個手機,看個影集,準備就寢,期待明天上班的表現。
這就好像花250元去電影院看一部電影,片長2小時,但是只演了不到1個半小時(2/3),剩下半小時都是片尾演員名單。然後去看復仇者聯盟 片長達3小時,你會覺得 「摁 導演很有誠意」
所以從今天開始,好好規劃每天最後的8小時吧,讓別人看到你時也會覺得 「摁 這傢伙很優秀」
一句話總結 :
原來不嘗試改變 一切就真的不會改變